亮点三
明确个人信息保护
新《消法》第29条规定:经营者收集、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,应当遵循合法、正当、必要的原则,明示收集、使用信息的目的、方式和范围,并经消费者同意。经营者收集、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,应当公开其收集、使用规则,不得违反法律、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、使用信息。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,不得泄露、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。
今年1月份,市民雷先生在南郊某大酒店预订了婚宴,并留了电话。不久后,婚庆、旅游等公司的电话便接踵而至,有时候一天都要接到十几个推销电话。“我当时只在这个酒店留了电话,难道是我的电话被酒店泄漏了?”雷先生找到酒店评理,但遭到酒店的否认。这样的情形很多人都曾碰到,甚至公安部门多次破获贩卖个人信息犯罪团伙。此前旧《消法》中并没有对这方面进行涉及。
对此,省社科院社会学专家方海韵认为,修改后的《消法》首次将个人信息保护作为消费者权益确认下来,是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。据悉,新《消法》中规定,商家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,最高可处罚50万元。但多位法律界人士认为,虽然《消法》将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确认下来,但这一规定目前仅停留在文件上,如果个人信息被泄露,消费者如何取证、维权?相关经营者将获得怎样的处罚,有待进一步规定。
亮点四
消协可提公益诉讼
新《消法》第37条第1款规定:消费者应履行以下公益性职责:……就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,支持受损害的消费者提起诉讼或者依照本法提起诉讼。
饭店为了多挣钱,收取顾客每人3元餐位费;更有高档餐厅收取开瓶费、包间费等等。近几年来,我国不断出现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群体性消费事件,对于消费纠纷数额较小的事件,相当多的消费者衡量维权成本后,出于各种原因不愿意维权。在诸如三鹿奶粉、问题胶囊等群体性消费事件中,消费者往往势单力薄,举证困难,消费维权常常陷入尴尬境地。修改后的《消法》明确了消协的诉讼主体地位,对于群体性消费事件,消费者可以请求消协提起公益诉讼。
对此,李安邦认为,新《消法》中确立公益诉讼条款,使我国公益诉讼制度又迈出了一大步。特别提示的是,公益诉讼针对的是群体性消费事件,单一消费事件,消费者只能自行提起民事诉讼。